馬祖資訊網 » 精華區 » 劉宏文 | http://matsu.idv.tw |
主題: 【天財叔叔與相約十五暝】 | |
作者: 劉宏文 < > | 發表時間: 2020-08-09 |
《相約十五暝》福州語音樂劇,在馬祖演出兩場之後,即將於8/14在桃園平鎮登台。這是旅台馬祖鄉親的年度大事,特別是馬祖人居住最多的桃園大湳、八德一帶,大家異鄉打拼、辛苦經年,無不企盼鄉音的撫慰。以至於從《馬祖心情故事一》開始,每齣演出,總能觸動萬千遊子的心魂,在滿座的劇場中屏息以待,一幕一幕聆聽尋找,隱藏在靈魂深處日夜思念的影像與聲音。 《相約十五暝》故事原型,源自島嶼發生的真實事件:「世代捕魚的一家之主,在某個浪高風急的日子,勉力出航,卻因拯救不慎落海的小兒子,自身被大海吞噬,留下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此一悲傷事件,頓使一家陷入困境,導致兄弟鬩牆的憾事。接著弟弟負氣離家,遠赴台灣發展,哥哥留在馬祖,撐起瀕臨衰毀的家業。兄弟之間長達四十餘年斷絕來往,互不相見。 以「兄弟失和」為核心,《相約十五暝》劇情橫跨戰地政務時期,與觀光立縣的當代馬祖。一方面呈現傳統馬祖家庭,以海為田、靠天吃飯的艱辛,以及身處前線戰地、庶民百姓的壓抑與無奈;另一方面,透過老房子拆除改建,凸顯兩代之間價值與觀念的差異,旁及當代馬祖遊走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兩難取捨。 為了更貼近在地文化、符合民俗風情,劇中對白與歌曲盡量以母語(福州語、馬祖話)呈現。也因此在排演過程,不斷斟酌推敲,力求在語言細節的吐納之中,更為細緻彰顯閩東文化精深幽微之處。 劇組非常幸運找到陳天喜主任與李翠雲小姐,分飾天福與嬌金。兩位不但母語熟練,俚語俗話遛囀,且演技自然生動,劇情也因而活潑生色許多。而飾演年老妹黁的陳秀珠,曾有閩劇演出經驗,不論唱腔或道白,沉穩內歛,活生生一位緩步舞台的馬祖依嬤。 還有,飾演喜感「呼呼蓮」的劉美珍,專業舞者的身段,甫一出場,火辣辣的「伴房嬤(喜娘)」喝采,直把觀眾的情緒嗨到高點。飾演年輕時期、兄弟扞格的周治孝與王江捷,以及飾演馬祖鄉親的開立、俊傑,他們都是在地素人,初登舞台,表現卻有模有樣,恰如其分地演出家族成員各自的內在與外顯。 本劇多首母語歌曲包括〈四季馬祖〉〈上彩暝〉〈相約十五暝〉等,以及幾首國語歌曲,分別由陳高志老師、淑靖導演與我填詞;指導馬祖合唱團多年的張聖潔老師譜曲,金曲獎得主程馗、李欣芸後製編曲。貼近母語腔調的旋律,大家都覺得悅耳動聽又易於傳唱,優美動人的音樂有若燕鳥,飛翔在桃園與馬祖的天空。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開幕時,謝人優老師以行草書寫〈四季馬祖〉,壯闊的舞台布景搭配舞蹈演出,奔放流暢,一下子就吸引觀眾的眼睛;而〈夢父〉那場戲,淑靖導演再次以謝老師書法為背景,一字一句刻畫悲愴夢境,輔以閩劇唱腔,非常深刻感人。 至於我呢,受淑靖導演之邀飾演離家赴台的天財,素人等級的演技本不值多談,但因劇中有閩劇唱腔,這裡就饒舌幾句。 猶記得前年擺暝,我與淑靖導演受邀參與「坂里十三暝」,順道田調采風,為《相約十五暝》做準備。同行的音樂人程馗、李欣芸夫婦問我,馬祖除了年節祭典敲擊的鼓板樂,是否有傳統絲竹之聲?是否有古老的旋律現今仍在島嶼綿延傳唱? 我一時語塞。 民國38年之前,島上年節喜慶,經常延請原鄉長樂、連江的戲班跨海演出,整個村子搬椅端凳,連鄰近村落的婦人小孩也盛裝作客,歇在親戚家十天半月,只為觀賞福州戲演出。兩岸分治後,多為閩籍的海保部隊,曾在島上零星演出幾齣閩戲;待他們退役遷居台灣,另組「三山社」閩劇班;從此,除了在小街窄巷,偶而從黑膠唱片傳出沙啞的唱腔,島上已經聽不到戲曲之音。 直到解嚴前的民國72年,旅居桃園「馬祖同鄉會」,組織一支閩劇團來馬公演,島上才重新響起熟悉的樂音。這支仍以海保部隊樂師指導的業餘劇團,在馬祖造成萬人空巷、爭睹演出的盛況。山隴廣場演出那場,鄉親扶老攜幼,甚至恭請白馬尊往聖駕親臨,坐鎮戲台正前方。當年同鄉會長吳木雄先生告訴我,每場謝幕,熱情的鄉親從隨古俗,紛紛往戲台扔擲賞錢,5元、10元的零鈔,他們裝了好幾皮箱。 民國83年,曹爾忠立委趁著福州閩劇院來台公演之便,排除萬難,安排劇團來馬祖演出,更為專業的文武場,再次造成萬人爭睹的場面。此後陸續有大陸戲班來馬,惟傳統戲碼的劇情、唱腔、旋律與表演,已趕不上現代社會的節奏,新一代家鄉年輕人對傳統戲曲的欣賞已不復以往熱情。 然而,畢竟已有四百年歷史的閩劇,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傳唱,已經融合在土地與血脈之中,跟語言一樣,是祖先留給我們的聲音。 我跟靖導都覺得,一齣表現馬祖風土特色的戲劇,應該要有傳統之音,要有表現在地特色的曲調。於是,我們想到鼓板、想到福州戲的聲腔,因而有了閩劇橋段,以及鼓板樂的登台與融入。 《相約十五暝》有兩個閩劇唱段,都是從傳統閩劇《六月雪》擷取。其一是天財叔在大湳公園唱〈思鄉〉,情境與原劇雷同,唱詞不變;另一場是〈夢父〉,「疊牌」唱腔,在保留原有押韻之下,我將唱詞改寫: 只見吾爹海上來 聲聲呼喚我 天財兒 他責我 忍心離家 久不歸 這叫我 萬重愁緒湧上來 遊子離鄉幾十載 日日夜夜思懷 可憐我 心頭結難開 「疊」,福州話讀「踏」,有疊拍之意,意指演唱的速度。我私淑50年代知名閩劇老生洪深先生,他的唱腔悠遠舒緩,深沈而有韻味,一板三眼,非常優美感人。希望我的演出不致荒腔走板,貽笑四方,不致「一整坪番薯都臭了!」 此外,愛樂支援的專業演員:冠儀、彥廷、李薇,以及劉明仁老師率領的紅瓦民族舞團,更是擔任領頭羊的作用。他們專業、認真,與揮灑自如的演技、舞蹈,不但耀眼吸睛,也激發在地演員的潛能,使得本劇演出更為深刻而豐富。 當然,我特別感謝淑靖導演,給予機會,斗膽站上舞台,體會我至今仍感意外、有如夢中的斜槓人生。 8/14我們桃園平鎮見,天財嘎嘎在此,一鞠躬! ------------------------ 馬祖心情記事四《相約十五暝》 8/14 (五) pm14:30 ;pm19:30 桃園平鎮演藝廳 |
|
第1頁 (共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