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精華區 » 劉宏文 http://matsu.idv.tw
主題: 【學唱閩劇】
作者: 劉宏文 < > 發表時間: 2019-06-04
 今年元宵節,隨幾位音樂人到馬祖采風,觀看近年風靡島內外的家鄉民俗-坂里白馬尊王「擺暝」與「燒馬糧」祭典。

 當夜鑼鼓喧天,鞭炮震瓦,寒風中乩轎靈動狂舞,提燈的隊伍迤邐蜿蜒,空氣中瀰漫濃厚的煙硝味道;而不遠處卻相對寧靜、沉陷在黑暗中的大海。一邊聲光交錯、瑰麗迷眩,另一邊深沉廣闊、暗黑而神秘。我跟隨繞境隊伍,感覺神明無所不在,卻又無處可尋,內心十分震撼。

 過後,一位音樂人問我,馬祖除了年節祭典敲擊的鼓板樂,是否有傳統絲竹之聲,是否有古老的旋律現今仍在島嶼綿延傳唱?

 我一時語塞。

 民國38年之前,島上年節喜慶,經常延請原鄉戲班跨海演出,整個村子搬椅端凳,充滿歡樂的氣息,就連鄰近村落的婦人小孩也盛裝出席,有時就歇在親戚家十天半月,只為觀賞福州戲。兩岸分治後,多為閩籍的海保部隊,其中幾位活躍於福州「舊賽樂」戲班的樂師與生旦名角,在島上零星演出過幾齣閩戲。待他們退役遷居台灣,另組「三山社」閩劇班,馬祖基本上已經聽不到戲曲之音了,除了在小街窄巷,偶而從黑膠唱片傳出的沙啞唱腔。

 直到解嚴前的民國72年,旅居桃園的馬祖同鄉會,組織一支閩劇團來馬公演,島上才重新響起熟悉的樂音。這支仍以海保部隊樂師指導的業餘劇團,在馬祖造成萬人空巷、鄉親扶老攜幼,爭睹演出的盛況。山隴廣場演出那場,甚至恭請白馬尊往聖駕親臨,坐鎮戲台正前方。當年同鄉會長吳木雄先生告訴我,每場謝幕,熱情的鄉親從隨古俗,紛紛往戲台扔擲賞錢,五元、十元的零鈔,他們裝了好幾皮箱。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近年每次往大陸旅遊,途經泉州、福清、福州、長樂等大小城市,傍晚無事,便會往公園、廟口逛去,總是會見到一群男女老者,或奏南管、或唱閩劇,鑼鼓絲竹樂於其中,非常陶醉。我也非常敬佩家鄉「雲台樂府」諸位先輩,多少年來孜孜矻矻,收集古譜、苦練公演,為尋找島嶼的聲音努力不懈。

 前陣子,在網路聽到一曲閩劇「江湖疊」唱腔改編的視頻〈母親〉,唱者是大陸福清「好運來」閩劇團鄭兆開團長。他的唱腔時而高亢激越,時而低沉蒼涼,聽著喜歡,就跟著哼唱,這是我第一次學唱閩劇,雖然只是一曲經過簡化、為普及庶民大眾而譜寫的曲段。

 今年母親節,適巧在北京旅遊,晚餐多喝了兩杯,趁著酒意,我唱給幾位同行的學生聽。不知是客氣,還是老師的餘威猶存,他們都說母語的唱詞好聽感人。幾句「扁肉」、「油餅」,惹得淚點低的女生們,個個眼眶泛紅。

 閩劇有四大唱腔,我特別喜歡江湖調的疊排。「疊」福州話讀「踏」,有疊拍之意,意指演唱的速度。這曲〈竇娥冤〉源自元代關漢卿的名作,故事情節大家都耳熟能詳。民初國學大師王國維認為,此劇張力十足、扣人心弦,足以擠身世界偉大悲劇之列。包括京劇在內的許多地方戲劇,都將之改編成各自的方言演出。

 閩劇《六月雪》其實就是竇娥蒙冤的故事。原視頻唱者是50年代知名老生洪深,他的唱腔深沈而優美,一板三演,悠遠舒緩,非常感人。

 我跟著洪深唱段,依樣畫葫蘆,東施效顰,內行人會說簡直不倫不類。只是年紀大了,很容易被血液裡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吸引(也可能只是愛現)。我總是嚮往一拉一唱,你來我往的應和。或可從文字以外的聲音,一唱三嘆,體會一番先民生活的世界。

 獻醜了!

~~~~~~~~~~~~~~~~~~~~~~~~~~~~~

閩劇《竇娥怨》選段:別女

只見吾兒當街拜
聲聲慘哭淚滿腮
她責我忍心把骨肉賣
這叫我萬重愁緒湧上來
老虎不食懷中子
一女出賣
愧煞我這個窮秀才

可憐我
瑞雲兒年紀小
三歲離了娘身懷
爹攜兒
背鄉離井一路流落到楚州來
爹和你
苦渡幾寒暑
爹難道不愛你這小裙釵
若不是
四面楚歌生路絕
怎割捨你我骨肉兩分開

離千山
隔萬水
千山萬水不忘歸
早於黃葉落地秋季轉
遲則寒梅花開帶雪歸
馬蹄追逐北雁至
千里關山似箭歸

第1頁 (共1頁)
服務條款      內容政策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刊登廣告       站長信箱      副站長信箱      副站長kingfisher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