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精華區 » 劉家國 | http://matsu.idv.tw |
主題: 歷史上的今天:東引五一海戰面面觀 | |
作者: admin < > | 發表時間: 2013-05-01 |
民國54年5月1日凌晨,我國海軍PC-119艦在東引北方海域與中共砲艇發生海戰,消息傳出,震驚全國,史稱「東引五一海戰」。 十年前東引鄉公所編纂鄉誌,將五一海戰納入。可是當年在史料的收集上,找到的多是我方的「官方報導」,在中國大陸方面,只找到一則人民日報的簡訊報導。於是,東引鄉誌的記載,偏向我方的官方宣傳,與歷史事實相去甚遠。 去年底,東引鄉公所續修鄉誌,我們找到了更多的資料,其中包括中國大陸的《福建海防史》,以及中華民國海軍軍官旅美同學網站的詳細記載,於是,歷史真象呼之欲出。也就是說,透過多方面的記載,東引五一海戰的歷史真象,不再被我國軍方的政治宣傳所扭曲,終於可以還原真象,寫下更接近真實的一頁歷史。 以下是東引鄉誌續修初稿的更新記載: 一、前言 位在馬祖列島的最北前哨-東引島,在台海對峙期間,曾於民國54年5月1日,在其附近海域發生震驚中外的「東引五一海戰」。 有關此一戰役發生的原因、經過及結果,海峽兩岸說法不一。台灣方面各大媒體大肆報導我軍「戰功」,擴大表揚作戰英勇官兵、鼓舞軍心士氣;大陸方面則在《人民日報》第一版下方,刊登了一則簡訊,聲稱「我海上巡邏隊迎頭痛擊,敵艦中彈累累狼狽逃竄」云云。就當時的時代背景來說,國共雙方各說各話,自稱勝利,不足為奇。 二、台灣媒體報導 《聯合報》5月2日的報導,標題為「東引海戰傳捷報 我擊沈匪艇四艘 另有兩艘負傷逃逸」。內文引述海軍總部1日深夜發佈:「我海軍一一九軍艦,於昨(一)日凌晨在東引東北海面,執行例行巡邏時,與匪艦艇八艘遭遇」。 海軍總部說:「匪艦艇首先向我開砲射擊,實施圍攻,我艦當即迅速還擊迎戰,激烈砲戰約達一小時許,匪艦艇四艘被我擊中,旋即沉沒。另有匪大型艦艇兩艘著火逃竄,在此役以寡擊眾的海戰中,我海軍將士堅忍不拔,裹傷戰鬥,奮不顧身,終於擊敗圍攻之匪艦艇,獲得輝煌之戰果」。 海軍總部並稱:「海戰發生於一日凌晨零時十五分,我艦官兵迅速對來襲之匪砲艇八艘英勇奮戰,沈著還擊,匪艇隊四沈兩傷不支逃逸,我艦現已安全返防」。 《中央日報》5月5日的報導,標題為「海軍東引大捷 總統深表欣慰 飭國防部獎敘有功人員 並優卹光榮殉國三戰士」。內文引述「軍聞社訊」總統聞悉「五一」東引海戰,海軍 「一一九 」號軍艦獲得輝煌勝利,深為欣慰。對於該艦艦長何德崇少校英勇作戰,負傷不退,仍然裹創繼續指揮,以迄達成任務深為嘉許,已飭國防部連同其他有功人員優予獎敘,以示激勵。 《中央日報》5月3日的報導,標題為「以寡擊眾 忠義軍風 劉玉軒談海戰經過 人人均有勝利信心」內文為「一一九」軍艦士官長劉玉軒會見台北新聞界時,扼要報告「五一」海戰的實況(劉玉軒是由前方護送一一九號軍艦負傷官兵來台就醫)。 劉玉軒士官長指出,我一一九號軍艦,在5月1日的深夜,單艦在東引島東北方7浬的海面上作例行性的巡邏,共匪8艘艦艇,突然對我一一九號軍艦,發動了包圍式的挑釁攻擊。當時海上有6級以上的大風浪, 敵艦8艘,兩艘在外圍巡邏掩護,6艘參加戰鬥,相距1200碼時,匪艦先開火,我艦立刻還擊,先打沉了右後方的兩條匪艦,然後再擊沉右後方的另兩條匪艦,最後再把左後方兩條大型匪艦也打著了火,戰鬥才停止。 劉玉軒說,「五一」海戰一開始就激烈異常,原因是匪軍企圖一鼓作氣,想以大吃小,一下子解決我一一九號軍艦。我軍則因以一對八,若不以寡擊眾,殺敵求勝,情勢將極為危殆。因此,雙方互相砲擊,從1200碼發砲,越打越近,近的有時兩軍距離只有600至500碼左右。但是,一一九號艦上官兵的沈著應戰,彈無虛發,特別是人人爭先,個個奮勇,不惜犧牲,拚著與敵人同歸於盡,才在被圍的險境中,創下了自「八二三」台海戰爭中「九二」海戰以來,又一次了不起的勝利。 《聯合報》5月7日的報導,標題為「東江艦揚威閩海昨凱旋 南部基地各界代表在碼頭熱烈歡迎 劉廣凱勉創造更大的勝利」。內文刊載,在「五一」東引海戰中奏捷的海軍「一一九」號東江軍艦,6日返抵南部海軍基地,南部7縣市軍政代表,中美海軍官兵2千餘人在碼頭予以 熱烈盛大的歡迎。30位漂亮的小姐,向殺匪立功的英雄們獻花。海軍總司令劉廣凱上將親自主持「一一九」號軍艦勝利凱旋大會。高雄市長陳啟川也在大會中代表 高雄市民向東江艦官兵致敬。美軍顧問團海軍組長左營小組組長畢漢上校,在致詞中讚揚東江軍艦的卓越戰績,為中國海軍之光榮與驕傲。 劉總司令並代表國防部長蔣經國、參謀總長彭孟緝上將,發給東江艦全艦官兵獎金10萬元,劉總司令本人亦贈該艦全體官兵獎金5000元。 馬祖方面,《馬祖日報》也在5月2日起,連續數日報導這則消息。 三、外電報導 《馬祖日報》5月5日的報導,標題為「東引海戰 我艦報捷 紐約報紙競相刊載」。內文引述「中央社紐約三日專電」:所有本地3家日報,3日都登載中華民國海軍最近在台灣海峽對共匪砲艇作戰獲勝的消息。 《紐約時報》刊登文長4段的報導,其標題稱:「中華民國宣佈海軍大勝中共」紐約《前鋒論壇報》在其「重要消息」欄中發表一項短訊,其標題為「中華民國報導海軍大捷」。 《每日新聞》不但用了台北發出的合眾國際社電訊,同時還登了1幅地圖以配合這項報導,地圖是台灣海峽的一般形勢圖,其說明是「海戰是在馬祖附近發生」。新聞電訊的標題是「中華民國一艘軍艦擊沈中共四艘艦隻」。同時,在5月2日下午,美國若干電台也曾報導這項消息。 四、中國大陸的報導與記載 然而,海峽對岸中國大陸,《人民日報》及《福建海防史》卻有著完全相反的說法和記載。 5月2日的《人民日報》,頭版下方刊登一則簡訊報導,標題為「美制蔣匪戰鬥艦一艘 竄入福建海域進行騷擾 我海上巡邏隊迎頭痛擊 敵艦中彈累累狼狽逃竄」內文為:「新華社福建前線一日電,美制蔣匪幫戰鬥艦一艘,今天凌晨竄入我福建省北霜列島海域進行騷擾活動。我海上巡邏分隊當即予以迎頭痛擊。敵艦中彈累累,狼狽逃竄」。 據廈門大學出版社發行的《福建海防史》記載:1965年4月30日晨,國民黨軍「東江」號獵潛艦於4月29日21時30分由馬公起航,駛往閩中沿海。30日21時40分,敵艦抵達台山東南18海浬處,以16節航速北駛。海軍福建基地判敵可能是:1.向我北礵輸送小股特務;2.分散我海岸雷達的注意力,策應其小股武裝特務活動;3.迷航。基地即將情況通報並上報。21時45分,福州軍區指示基地:「如敵靠近,准略打一下」。22時,東海艦隊司令員陶勇(在沙埕)指示基地:「100噸護衛艇高速出擊,於北礵方位100度、在領海線附近攔截敵艦,『南昌』護衛艦和沙埕巡防區75噸護衛艇兩艘向台山以南接敵。」22時19分,福州軍區又指示:「艇隊立即出航,先進至北礵待機。」 據此,基地決心以575、577(為第一組),574、576(為第二組)4艘100噸護衛艇,於東引島以北10海浬處攻擊敵艦;考慮到敵東引島泊有護衛艦、獵潛艦各1艘,又令在西洋島待機之2艘75噸護衛艇至西引島正北5∼7海里處牽制與迷惑東引、馬祖之敵,配合作戰,另以「南昌」護衛艦及2艘護衛艇由沙埕起航,向台山以南攔截敵艦。23分,「東江」號於台山東南距離18海浬處轉向,以16節折返東引。22時35分,我兩組護衛艇自東 |
|
作者: lin-shawn < > | 發表時間: 2013-05-02 |
我比較相信"碧海左營心"的記載與敘述!先有錯誤的燈塔判斷?送入老共的口袋戰裡,還算英勇的戰鬥離場?不得不表揚的戰鬥英雄?錯誤的年代?錯誤行程?錯誤的戰鬥?錯誤而戰死?我曾在60年代持57步槍守著那個海面,卻是一片孤寂與靜默? | |
作者: admin < > | 發表時間: 2013-05-02 |
電影《寒戰》中,主角炫耀了英國首相邱吉爾所寫的「The Gathering Storm, Second World War」一書中所提到的「One day President Roosevelt told me that he was asking publicly for suggestions about what the war should be called. I said at once, "The Unnecessary War." There never was a war more easy to stop than that which has just wrecked what was left of the world from the previous struggle.」來說明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不必要的戰爭(The Unnecessary War.)」。 東引五一海戰,海峽雙方各自為了鼓舞士氣,都用媒體宣揚自己的勝利,而事實上,五十年後揭開真象,其實這也是一場「不必要的戰爭(The Unnecessary War.)」,是因為PC-119誤將東引燈塔當作東莒燈塔,迷航所造成的海戰。 海戰期間,副長(副艦長)和救生筏都失蹤了,這表示副長很可能棄艦逃生,但下落成謎,我方也不予追究,當作沒發生這件事,令人玩味。 |
|
作者: 林世惠 < > | 發表時間: 2013-05-03 |
個人判斷該艦當時發生了叛變,有人要將東江艦駛向匪區投敵,艦內發生喋血事件,接著該艦遭匪快艦圍攻? | |
作者: lin-shawn < > | 發表時間: 2013-05-04 |
每一人的經歷與際遇都不同就會有不同的想法?民國66年東引部隊換M16步槍,一台由高雄上來的登陸艇(開口笑)載運到東引, 要搶灘由剛要退潮,到退到沒潮水了,還是沒對正忠誠門的水泥灘頭, 或許那個由高雄上來的艦長因不諳東引的水汐,只能歪斜的靠灘,累垮了當次卸載的六大,而五一海戰的東江艦由高雄上來夜航,所以是可能犯燈塔的錯的? | |
作者: 林世惠 < > | 發表時間: 2013-05-05 |
民國54年在兩岸緊張對峙情勢下,東莒、東引燈塔是否運作發光,為附近的船隻指引安全航道? 「誤判東湧燈塔為東莒燈塔,繼續向北航行。」澎湖馬公距東引330公里,東莒距離東引約七十公里,誤判不可能存在的。東莒、東引燈塔各別發光的長短、週期都不一樣,比對海圖就可判讀;其次艦用雷達定位,岸基雷達管制追蹤,加上依航向、航速的推估船位,不可能會發生迷航怎麼離譜的事。 北支旗艦DE-24「太倉」艦,正錨泊東引南澳;「太倉」艦發現東江艦航向意圖反常,顯然事有蹊蹺,拍發電報命令「東江」艦立即返航轉向135度,駛回基隆,而不是返東引;東江艦若能及時脫離匪艦攻擊,返抵基隆碼頭時,艦長及相關官員會即刻被扣押接受審訊。 全艦八十位官兵,軍官至少有五員(艦長、副艦長、通信官、槍砲官、艦務官、輪機官);各個官員航行及備戰時,會在不同的部位,輪機兼損管官腿部也受傷,他備戰時部位應在機艙,不可能在甲板上,為何一接戰同時出現軍官非死即傷或失蹤,無人指揮的狀態,最後現場可能由士官長劉玉軒接替指揮。 |
|
第1頁 (共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