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資訊網 » 精華區 » 人物采風 http://matsu.idv.tw
主題: 尋找另一種聲音--張龍雲
作者: admin < > 發表時間: 2005-03-14
 「一個簡單也複雜的人!」

 閱讀張龍雲,竟難倒了學心理學的我。花了幾個難以入眠的夜晚,讀著梵谷,讀著孤獨,思緒煩亂地企圖尋找可以的文字,拼湊、整理張龍雲。

●音樂成就 創造馬祖人的不可能

 張龍雲,台北愛樂低音管首席,1957年出生於馬祖東引,一個無法與音樂家細膩質感聯想的島嶼。但是,張龍雲用他音樂成就打破了這樣的迷思,以及島嶼性格的卑微與不敢。他,1985年畢業於美國最頂尖的音樂學府「茱莉亞樂學院」,不僅創造了一個馬祖人的不可能,也列席了全台灣少數曾在茱莉亞音樂學院中薰陶受教的頂尖。

●低音管 跌跌撞撞的音樂路

 15歲才接觸到音樂,從學看五線譜開始,張龍雲的音樂路走的晚,也辛苦。

 馬祖初中畢業後,他以不怎樣的成績保送了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五專部音樂組。站在聲樂老師面前,張龍雲唱出了有點讓老師不敢恭維的Do、Re、Me,為了打發眼前這一個五音不全的麻煩,老師把他交給樂器助教,給了他一支有點紅紅、長長,快要跟他一樣高的管子。助教說:「你就學這個去吧!」

 張龍雲一頭霧水,過了些時日,才知道這個有點紅紅長長、像火箭炮的管子,名字叫做「低音管」(Bassoon)。就這樣一個簡單且隨便的打發,為張龍雲定下了一輩子的約定。

 因為沒有音樂底子,在這個人人幾乎都是音樂天才的環境裡,「自卑」與「封閉」很自然地成為張龍雲在藝專苦悶日子的好朋友。剛開,他連吹都不敢吹手中握的低音管,因為,不敢聽見自己難以入耳的聲音。於是在藝專的初期,所有需要音樂底子的術科,他一律交出紅字成績單。「要不是因為我是保送資格,以我當時的成績,早就已經被退學!」淚滴在眼角盤桓,當張龍雲說著這一段過往。

 17歲的他,突然的開竅,讓他奮起與音樂對抗。每天7點到校,趁著還沒有人的校園,張龍雲一遍又一遍地練習,終於從他低音管出來的聲音,像樣也悅耳了些。

 花了比別人多一些的時間,張龍雲5年半以後從藝專畢業。而他幾乎每天將近6小時的苦練也交出了成果---20歲的年少,進入台灣省立交響樂團,擔任低音管首席。

●留學美國 艱苦也歡喜的歲月

 結束兩年在省交的日子,張龍雲在女友的鼓勵下,帶了一個不怎樣的英文成績出國留學。

 一個島嶼孩子,來到花花世界的美國,張龍雲像是墜身在煙霧渺渺中。在茫然、無所依託中,憑著一股馬祖人特有的堅毅,張龍雲開始在美國留學的日子。

 在美國留學的第二年,白天他一邊拼命地「吹」趕自己低音管能力的落後,一邊用破英文研讀深奧的音樂理論,想要補足自己起步太晚,「聽」不懂音樂的缺憾。入夜,他撂起袖管將雙手泡入一池池的污水中,洗著一個又一個似乎永無止境的碗盤,為他自己找到糊口的經濟支持。為了賺取美金1000元的生活費,他遠赴加拿大魁北克省,冒著會傷害音樂人最珍惜的雙手,做砍伐林木的粗活。

 「一個馬祖人走上音樂這條路,很苦!但一定要堅持自己,再苦都要撐下去!」頓了一會兒,張龍雲又說:「洗碗的肉體上的苦,並不怎樣。真正苦的是,每一回洗碗,需要去廁所小解時,都必須經過練琴的琴房,聽著別人拼命練習的樂音,對一個學音樂的人來講,那是最痛苦的折磨」「為什麼在琴房裡練習的不是我,為什麼我必須浪費這些寶貴的練習時間,在洗這一個又一個的碗?」因為經濟的困頓,年輕的他拼命地問自己,沒有找到答案,所以,他只能忍受著折磨的痛楚,在僅有的時間裡,為音樂找到練習的空檔。

 第二年的碗沒有白洗,在發了狂的努力下,在曼哈頓音樂院,結束一年級的課業,張龍雲憑著優異的成績跳級到大三的程度,並拿到獎學金,讓他稍微脫離經濟的困厄,生活、學業與愛情都漸入佳境。

 能夠順利地進入曼哈頓音樂院就讀,張龍雲笑著說:其中寫著一個令他難忘的插曲。張龍雲說,以他當時低音管的程度,他有極大的擔憂,不能考取曼哈頓音樂院。在這樣擔憂折騰下,他起了天大的勇氣,去找當時的主考老師Dr. Stephen Maxym商談。帶著一臉的認真,他對Dr. Maxym 結結巴巴地說:「我從一個島嶼的國家來,那裡低音管的音樂環境非常的惡劣,……或許我的能力未及美國學子的優秀,但是我希望能夠得到這一個學習的機會,我會認真的努力,因為我想要好好的學會低音管,回到我的國家,教給我的下一代,提供他們一個更好的低音管學習環境。」

 回憶起這段故事,張龍雲笑笑的說,應該是他的真誠感動了教授,而他們破格錄取了他。

即使有了獎學金學費全免的優待,但在美國昂貴的生活費壓力下,張龍雲除了洗碗的工作以外,還必須到圖書館打工。1982年,終於有了一個能一展音樂長才的打工經驗,他進入紐約州的Westchester愛樂室內樂團。兩年在Westchester的日子,雖然必須頂著紐約風雪嚴寒,但卻是一個難忘的喜悅回憶,因為能夠用表現他的音樂來賺錢,對當時25歲的張龍雲來講,是一個莫大的恩寵。

 之後的日子,他的堅毅與努力,寫在他的打工經驗與功課學業。在國際學生宿舍洗碗的日子,他升級到擔任「分菜手」。每回分菜的時,只要見到從東方來的留學生,他總是貼心地在對方的菜盤裡多添上些菜跟肉。就這樣,日子在打工、認真功課與女友相互的扶持中度過,他以五年的時間拿到大學與碩士的文憑。

●顛峰成就 茱莉亞音樂學院的激賞

 1984年,進入茱莉亞時的張龍雲,丟掉前三年在音樂院追尋聲音的無奈,已經開始如魚得水般地掌握音樂。傲立群雄的低音管成就,在校長Dr. Polisi的賞識下,他嚐到了從來沒有的自信滿滿與對自己音樂肯定的驕傲。

 一直到18年後的現在,他依舊能回味著那一股幸福感,臉上自然散出的歡喜說:「我這一輩子的際遇成就是超過我自己可以想像的,我心滿意足。尤其是那一段留學的日子,過程本身就已經很滿足,是我最顛峰的成就。」

●冷靜內斂的音樂 刻骨銘心的情感

 從茱莉亞畢業後,張龍雲回到台灣,進入師範大學擔任藝術教師。離開六年的思念,還來不及重新溫存台灣,一場未料的情感結束及當時低音管音樂環境的不盡人意,給了他一個重擊。即使他假裝不在意,但他的音樂卻真實地紀錄了這一切,就像他講的:「音樂讓我找到一個舞台,可以真實地表露自我。」

 在張龍雲的住處,聽著他1997年的演奏會錄音,空寂的屋子裡,迴盪著冷靜、內斂與極度技巧性的聲音,沒有情感的熱情。

 「是的,我的音樂太冷靜、太內斂。……是與那一段刻骨銘心的情感有關。……但是,2002年的音樂會,快樂多了,有了喜悅的感。因為決定從感情的陰影裡走出來,放掉過,不再封鎖自己的內心。」夜晚的感性誘惑,逼出了一些張龍雲的真心。

●幸福甜美 期待的聲音

 問張龍雲,他的音樂與情感要落在哪裡?

 電話那一頭送來他奇怪的語言方式 :「這一、兩年。我變了許多,想要認真,把音樂洗一洗,感情整一整。期待,聽見我的生命、我低音管的一種聲音:幸福的甜美。」

 甜美,這是張龍雲想要聽到的幸福,也是我們期待的聲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請另存圖片檢視原尺寸圖檔

【張龍雲小檔案】

 1957年出生於馬祖東引 ,美國曼哈頓音樂院學士、碩士,茱莉亞音樂學院演奏碩士 ,專長演奏低音管(Bassoon),目前擔任台北愛樂管弦樂團低音管首席,並任教台南女子技術學院、輔仁大學、中山大學等校。

 家人、學生、朋友看他:一個好人、一個好老師、一個好酒友。

(馬祖通訊第60期/2002.09.23/文:林安)
第1頁 (共1頁)
服務條款      內容政策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刊登廣告       站長信箱      副站長信箱      副站長kingfisher信箱